“數字江豚”背后“十年禁漁”的科技助力
????日前,“探險家-波羅”“櫻花精靈-娜娜”“電競男孩-酷爾”等六款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數字江豚”數字藏品正式上線。創意十足且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不僅吸引了更多人關注保護長江的公益事業,也揭示出長江保護背后數字技術的支撐。
????2021年1月1日零時開始,《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規定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對于武漢市來說,想在150.5公里長江干流、72公里漢江干流,以及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總面積達330.25平方公里的禁捕范圍內做到令行禁止,僅僅依靠人力難以承受之重。應運而生的武漢市長江禁捕漁政監管信息化系統,解決了在大面積禁捕區內漁政執法發現難、取證難、集中處理難、風險多、安全隱患突出等矛盾和問題,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撈。
????作為武漢市長江禁捕漁政監管信息化系統的數字底座,華為云充分運用先進的信息采集與傳輸、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全流域無縫覆蓋、全天候視頻監控、違法行為 AI識別與預警、預警信息精準推送、網格化巡查處置、人防技防統一調度等方式和功能,助力漁政執法和監管,實現了禁捕監管執法的違法識別、任務派發、處置辦理、上報反饋、綜合分析,以及調度決策的全過程管理。在禁捕區域布下“天羅地網”,并聯全市長江漢江流域監控系統,匯聚全流域監控視頻流,依托平臺澎湃的算力和高效的視頻處理能力,實現了動態信息可視化、目標監控多元化、水域監管智能化,實現了水上執法管理全天候、全覆蓋、無死角。武漢市長江禁捕漁政監管信息化系統自上線以來,很好地適應了復雜的環境,對長江、漢江禁捕區域實現了24小時觀測跟蹤,讓多桿釣魚、錨魚等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作為武漢智慧禁捕的一項核心應用,武漢市長江禁捕漁政監管信息化系統與后端的武漢云實現了有效聯動。前端采集的信息通過有線、無線等方式傳輸至武漢云的漁政云計算子系統中,經過AI智能處理后,將預警事件反饋至漁政執法信息子系統,最終由漁政指揮人員在指揮中心統一實時調度指揮。
????一年多過去,“十年禁漁”效果初顯,江豚又重回人們的視線。2022年3月23日上午9時許,漁政執法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時,在武漢市江夏金口江段驚喜地發現成群的江豚在嬉戲捕食。(記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