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廣博集團董事長王利平:從“中國文具第一股”到“全球超細納米粉體領跑者”
?
?
新華網上海12月15日電(許超)輕工文具與納米新材料,這兩個看上去完全不相干的產品,卻是王利平所創立的廣博集團兩個最核心產業。三十年時間,他將一個瀕臨倒閉的“三無”小廠,成功打造成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并孵化出兩家上市公司,客戶遍布全球五大洲,成為中國知名品牌。成功從文具制造跨界到新材料研發的王利平,在2003年選擇了靜下心“充電”,報讀了復旦大學EMBA。這個決定不僅讓王利平收獲了管理學知識,懂得了如何去有效管理幾千名員工,更讓他對全球化浪潮下的企業定位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有了明確的規劃,這段“充電”經歷,無疑成為了王利平事業發展的助推器。?
對于三十年的創業生涯,王利平的總結是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活下去”,靠的是不怕苦,敢打敢拼,身負使命勇往直前;第二個階段是“站起來”,靠的是創立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機融合,讓企業加速成長;第三個階段是“跑出去”,依靠技術創新、優秀人才引進、建立數字化工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廣博運用科學管理打造東西方融合的企業文化,通過股權激勵讓員工分享到發展成果,以綠色能源使者身份構建全球動力儲能產業生態鏈。三十年來,王利平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地堅持夢想、篤行致遠,才有了事業上的成功,成為民營企業家的典范。
近日,在復旦大學EMBA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新華網獨家采訪了2003級復旦EMBA校友、廣博集團董事長王利平,分享他三十年來的創業心得,暢談民營企業要如何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又如何通過創新來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產品轉型,獨闖廣交會成功出海
在浙江寧波的廣博集團總部,放著一臺老舊的印刷機、一冊馬票本,這兩個老物件正是王利平的“第一桶金”,其創業生涯前十年的縮影,還留下了一段他在廣州翻越欄桿獨闖廣交會,獲得第一個海外客戶的故事。
王利平的創業生涯最初來自于一紙調令,強烈的使命感,敢闖敢干,力挽狂瀾的精神,讓他不僅改變了企業的命運,更開啟了他將中國文具銷往世界各地的一段傳奇。
1992年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作為寧波城建機械廠團委書記的王利平被當地政府組織部門委派到寧波電子門窗廠擔任廠長。上任伊始王利平就面臨著廠房被抵押、產品過剩、無啟動資金的“三無”局面,企業資不抵債即將倒閉,近百名員工更是人心渙散。
臨危受命的王利平召開第一次會議,只確定了一個目標:“活下去”?!爱敃r我跟員工講的就是我們要有事情做,讓大家能夠按時足額地領到工資,解決溫飽問題?!比昵皠偨邮制髽I的情形至今王利平歷歷在目。善于發現機會,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機械專業畢業的王利平也深諳這個道理。通過調研市場、走訪客戶,王利平發現資金投入適中、市場需求較大的包裝印刷行業能夠讓企業快速進入。于是,他果斷調整產品生產線,并租來了一臺單色印刷機改做當時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印刷包裝業務。
產品轉型后,一年時間里企業就實現了扭虧為盈,“三無”工廠在王利平的帶領下活了下來,但王利平并沒有滿足于現狀,他開始思考如何讓企業可持續發展,如何拓展更大的市場。彼時,中國改革開放的二次浪潮被南巡講話全面掀起,王利平決定南下,去廣交會尋找新的商機。
當時的廣交會只有國有外貿企業才有資格進入會場跟外商談生意,王利平所在企業并沒有分配到展示攤位,不愿意放棄任何機會的他瞅準時機翻進了會場。他了解到一個英國客戶想定制馬票,卻因為數量少、價格低,大型國有外貿企業不愿意接單。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是那個時代企業家的共同特質,堅韌執著的王利平也不例外。他看準時機立刻上前去介紹。外商約他到酒店詳談,他坐在客戶房間的地板上,完成了這筆訂單的成本核算,最終第一筆價值百萬的外貿訂單就這樣談成了。這時距離王利平接手“三無”工廠僅僅過去一年半時間。
隨著改革不斷深化,東部沿海地區的創業創新熱情也進一步被激發。1994年春夏,勤于思考的王利平敏銳發現,中小型國有企業的運營機制、管理模式不再適應現代化企業的管理要求,大量的經營制度、冗長的決策速度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國內企業想要走向國際面向世界,必須改變集體所有制企業經營機制。于是,王利平大膽提出建立以地方政府、企業管理團隊和員工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度,以激發企業活力,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最終,這一建議獲得當地政府的認可。
1994年底,企業順利改制成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此后,公司發展步入快車道。短短幾年時間,企業生產的辦公和學生文具逐步進入到中東、北美、歐洲市場,1998年起先后在中國香港、迪拜、美國設立分公司。到2002年,當年的“三無”工廠已經成為全球各大零售商輕工制造類文具的重要供應商,企業完成了“活下來”的目標。王利平在欣喜之余,進一步思考企業如何活得更好走得更遠。
選擇復旦,打造中國文具第一股
2001年12月,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供應鏈全球化步伐加快,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建廠,中外貿易聯系的加深,民營企業的壯大,先進的管理學教育也被引入到國內高校,其中就包括EMBA。2002年4月,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正式啟動,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國務院批準的EMBA項目;同年10月復旦大學EMBA項目誕生,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在中國大陸地區率先完成中英文EMBA項目共同發展、互為促進的戰略布局。
王利平是較早了解到EMBA的企業家?!白畛?,我是在從美國飛回上海的航班上第一次看到EMBA教育的介紹,當時就產生了興趣?!北藭r,廣博已成長為國內文具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企業員工已經擴充到三四千人,也在海外建立起分支機構,東西方文化沖突也開始凸顯,王利平意識到傳統的粗放型管理已跟不上現代化企業的發展。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他決定學習,也給自己創造一個冷靜思考的環境。綜合考慮讀書的時間成本和地域文化,王利平選擇了具有深厚人文氛圍、匯集全球競爭力名師的復旦大學EMBA。
進入復旦EMBA,商學、會計學、全球化、供應鏈、內控管理、風控……鋪面而來的管理學知識讓王利平眼界大開,企業依靠資本力量如虎添翼的案例給了王利平新的靈感。當時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比較單一,資金來源主要依靠于自我積累與私人借貸,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都以國有企業為主,在復旦的所學讓王利平決定進行企業的股份制改制,并到資本市場掛牌上市。
“李若山教授講的內控管理課程,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必須要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從老板管人變成制度管人,公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也能為上市做鋪墊?!痹谕趵娇磥?,從靠企業自身的資金積累來發展,到爭取銀行融資,再到通過上市實現公開融資,這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也是公司從“活下來”跨越到“站起來”的必然路徑,有效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在跟老師幾番深入交流之后,讓王利平更加堅定了進入到資本市場的決心,要成為“中國文具第一股”。
2007年初,廣博股份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不僅成為A股市場上的“文具第一股”,更開啟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互滲透的大道,也讓眾多民營企業找到了新的融資渠道。之后,廣博集團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發展趨勢形成三大產業集群,為做強做精輕工文具,加快拓展新材料,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王利平創立的另一家企業“博遷新材”在上交所鳴鑼,他也成為國內少見的擁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企業家。雖然兩家上市公司都是制造業企業,但產品卻有極大差異,后者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是國內領先的納米材料企業,也成功完成了從傳統制造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的轉型。
讓世界更低碳,讓生活更美好
讓中國制造不再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一直是王利平的夢想。2000年,美國率先發布“國家納米技術計劃”,納米材料、生物醫藥、芯片、互聯網被譽為21世紀新技術革命的四大產業,這讓技術出身擁有敏銳技術“嗅覺”的王利平感受到了巨大的科研前景。他邀請擁有幾十年納米材料研發經驗的博士歸國創業,成立廣博新材料,由王利平提供資金支持,而科研人員則采取技術入股的方式,這在國內更是屬于“吃螃蟹”式的創舉。
推動一個國際的科研技術走出實驗室,并將其產業化,王利平心中清楚這其中的難度。但認準了這條賽道,就要全力以赴跑下去。攻克了一項又一項核心技術,打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藩籬,王利平的新材料產業終于“生根發芽”:高端納米粉體相繼研發,300到30納米技術不斷升級,這些技術產品先后被列入國家“十五”新材料重點項目,成為國際主要電子電器廠商的“新寵”,也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我國在超細納米粉體“卡脖子”項目上的壟斷,給中國的納米新材料產業開辟了一個行穩致遠的發展環境。
隨著我國社會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各類材料產業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同時,伴隨“碳達峰”“碳中和”概念的不斷普及,綠色環保的新能源動力蓄能產業不斷擴大。企業家的使命感和前瞻性讓王利平進軍綠色儲能領域。由他親自組建的以海內外儲能行業專家為核心的技術團隊正全力進行新一代鋰電池硅基負極研發應用項目,這將填補全球范圍內的納米硅粉行業技術空白,進一步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供大于求的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企業生存的關鍵在于,能否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掌握主動;在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的形勢下,企業永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創新與人才的競爭?!拔蚁M皇ト魏我粋€優秀人才,企業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通過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措施,讓員工與企業利益共享?!蓖趵街两袢栽趯嵺`從復旦EMBA的所學,把為客戶與員工創造更多價值作為長久的事業追求,提升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不斷創新,做強做優中國制造業。
在顛覆皆是未知的時代中,企業的成功必然伴隨著不斷的進取與創新。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要有創造綠色未來的勇氣,要不斷追趕遠方的夢想,要融合川流不息的時代洪流。年過六十的王利平仍然把自己當作一個創業者,最近幾年,他把重點放到了新能源、碳中和、智能制造上,積極構筑企業與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對于未來十年新的發展目標,作為文化產業的傳播者和新材料行業的先行者,廣博將秉承“包容、開放、共享、有序”的理念,為全球動力儲能和文創產業生態,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