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直擊:上海,“陽康”醫護已返崗
“陽康”后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只要還沒“陽”就守在診室或儀器前;在發熱哨點的臨時診療間做居民健康“守護人”……隨著感染人數不斷攀升,上海各級醫療機構正全力以赴,保障群眾就醫順暢。
“陽康”的醫護已經返崗
早上7點查房,對病人及時進行醫囑處理;去發熱門診了解每日情況;上午回門診室,接診新的病人;下午3點開展危重病人多學科會診(MDT),一直忙到晚上7點回家……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馬雄“陽康”返崗后的一天。
馬雄記得,自己是在12月12日密接了陽性感染者,隨后確診。15日出現多種癥狀,服藥后有所緩解。16日至18日三天連續抗原或核酸檢測陰性后,19日一早返崗。
馬雄正在接診中。(受訪者供圖)
連日來,仁濟醫院發熱門診量一直居于高位。截至12月22日,僅東院發熱門診一天最高接診745人次。
“這些病人中,大多是陽性感染者,病情有輕有重,一些陽性感染者同時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會被收進感染科病房。針對不同患者要結合既往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情況進行個體化評估、個體化救治,所以我們每天下午都會組織MDT討論病例?!瘪R雄說。
隨著醫院就診量急速上升,不少醫護人員陸續確診陽性,很多醫院各科室都出現人手緊張的情況。為保障各科室正常運轉,一批“陽”過的醫護人員已經在康復后第一時間返崗,投入到一線工作中。
家庭醫生全力奮戰在社區抗疫一線
“只要還沒‘陽’,就守在診室里或者儀器前”,家庭醫生們正全力奮戰在社區抗疫一線,當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發熱哨點診室里龍永術為患者看診。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12月21日7點50分,閔行區浦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浦錦的家庭醫生龍永術正在全科診室接診,前來問診、配藥的居民接連不斷。10點剛過,龍永術接到電話,發熱診室的患者較多,讓他前去增援。龍永術穿戴好防護衣物和裝備,趕往發熱診室。
12月19日,上海啟用各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熱診間共2594間,進一步方便廣大居民發熱就診需求。浦錦是上海第一家設置發熱哨點診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天就接診了80多人次,12月20日的接診量超過200人次。
發熱室來了一位身著保安制服的50多歲的大叔,他自述前一天夜里開始發燒、咳嗽,在登記處抗原檢測為陽性,體溫38攝氏度。龍永術又詢問了他的一些具體病史,開具了解熱和止咳的藥物處方,并叮囑道:多喝水,休息好,才能盡快康復!
下午1點半,由于外科的同事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居家隔離,龍永術繼續接替,坐診外科門診。
龍永術簽約了1100多位居民,其中不少老年居民有慢性病。他一天要接十幾個電話,對于居民的問詢,他都一一細心回復?!按蠹倚湃挝?,我就盡力而為,保護和幫助他們,家庭醫生就是干這個的?!饼堄佬g說。
當前,各級診療機構壓力驟增,基層也在想方設法,為百姓盡可能提供更多家門口的服務,一些核酸檢測亭、黨群服務中心變身“發熱門診便民點”,分流診治普通發熱患者,有效緩解了大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壓力。
保障120生命熱線暢通無阻
作為連接患者與各大醫院之間的橋梁,上海市青浦區醫療急救中心承載著較往日更為繁重的轉運壓力。
截至12月24日,中心一線急救人員已減員46%;但每日來電呼入300余次,較平日增幅50%以上。一增一減之下,更顯人手捉襟見肘。
根據患者來電進行分流,120車輛集中力量救治急危重患者,補充屬地街鎮的專班轉運非急救患者;壓縮輪休時間;培訓后勤人員及志愿者充實調度隊伍……確保重度減員下能順利開展工作。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十院分站的急救醫生正在對患者進行緊急治療。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朱莉是中心信息調度科科長,已連續加班加點半個月,很快她也出現了感染新冠病毒癥狀??紤]到單位具備一定隔離條件,她選擇將自己隔離在科室,繼續堅守。
每次電話鈴聲響起,朱莉神經就開始緊繃,她要迅速記錄并完整發出清晰指令,還要時刻跟蹤急救車行駛的軌跡,直到患者正常上車為止?!白铍y熬的是出現癥狀后嗓子疼?!敝炖蛘f,對于調度工作而言,24小時的電話不斷,一天說話量往往是普通人一個月的總量?!氨M可能多堅持一段時間,和其他同事‘接力’完成工作?!?/p>
感染康復后第一時間返崗;壓縮輪休時間;將發熱診間前置……此刻醫療系統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也希望大家能對醫護人員多一點寬容和關愛。(記者周琳、袁全、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