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20“生命線”讓給更需要的人
近日,市民對“120”救護車的需求驟增,急救人員已超負荷工作。然而,撥打了120的市民中,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病情并沒有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程度。市急救中心懇請市民,將有限的救護車資源讓給急危重癥患者。
如何精準有效撥打“120”電話,對于搶救來說至關重要。這段時間,“120”始終處于高位運轉:12月23日,全市“120”呼入51852個,較前一日上升4.7%,全市“120”出車5101車次,較前一日上升2.2%,近一周環比上升33.5%。從目前120急救呼入電話的情況來看,一些市民對感染新冠病毒有恐慌心理,撥打120進行健康咨詢;有些市民看到醫院就診壓力比較大,希望通過打120走“捷徑”;還有的市民撥打了120之后,在等待期間反復撥打……這些都擠占了寶貴的急救資源,導致真正需要急救的急危重癥患者可能無法得到及時救治。
非必要不撥打120。如果只是輕癥無癥狀,簡單的發熱,咳嗽,咽痛,渾身四肢無力,可自行前往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就診。個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的藥物調整、日常門診就醫指導以及新冠疫情政策解讀等,均不屬于120急救熱線的業務范圍,有咨詢需求的可以撥打12320衛生熱線和“上海發布”公布的咨詢電話進行問詢。
降低不必要的120呼叫量,緩解救護車需求緊張,社區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近日,楊浦區五角場街道創智坊居民區黨組織發起了設立“社區愛心流動藥箱”。在這個“虛擬藥箱”中,醫務工作者、微醫醫院等,提供用藥專業意見,緩解居民的憂慮。同時,社區也可以為一些急需救治但打不通120的居民提供幫助。近日,廣中路街道一小區樓組長致電居委,一位老人家有異常,居委干部撥打120之后,因運力缺失無法及時增援時,通過街道短時間內調來了轉運車輛,將老人送到了岳陽醫院。
“120”急救資源緊張,非急救需求的請謹慎使用。每一個市民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也是“120”生命熱線暢通最重要的維護者。共同珍惜急救資源,為自己、也為他人開辟一條呼救的生命通道。(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