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魔都·民生訪談|從大綠地到小動物,綠容局長解碼國際大都市生態獲得感
新華網上海4月20日電(記者董雪)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卻多達2400余萬,作為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上海如何解決生態空間缺乏的瓶頸?如何增加市民游客的生態獲得感?小動物“進城”、樹木春季飛絮、枝葉遮擋路牌等問題如何精細化治理?4月20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做客“2023民生訪談”,一一解答綠色生態領域的民生關切事。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做客“2023民生訪談”
公園綠地會有哪些新進展?
鄧建平介紹,《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提出構建“一江、一河、一帶”藍綠生態網絡?!耙粠А敝傅氖黔h城生態公園帶,以外環綠帶為骨架,向內連接10片楔形綠地,向外連接17條生態間隔帶,與“五個新城”環新城森林生態公園密切銜接的宜居宜業宜游大生態圈。
通俗來講,就是“一大環”和“五小環”?!耙淮蟓h”主要由“環上”(98公里外環綠帶)、“環內”(楔形綠地)、“環外”(生態間隔帶)構成?!拔逍…h”指的是“五個新城”綠環。
鄧建平表示,今年,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將全面發力:推進10座“環上”公園年底煥新登場,并推動另外9座“環上”公園開工建設。同時,計劃今年內建成14公里外環綠道;貫通4處外環綠道斷點,推動21處外環綠道斷點項目開工;建成8座外環驛站,推動5座外環驛站開工。
另外,環內推進森蘭、北蔡、三林、桃浦、吳淞江等楔形綠地建設,累計建成綠地100公頃。環外主動銜接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規劃,加快吳淞江生態間隔帶規劃研究?!拔鍌€新城”按照新城綠環專項規劃,計劃每個新城建成10公里以上綠道,完成3000畝左右新增森林面積,形成環新城森林公園群總體規劃布局和實施計劃,完成一處以上森林公園建設方案并啟動實施。
這是2023年3月14日拍攝的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旁的一處口袋公園。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開放綠地如何適應游客露營需求?
為滿足越來越多游客對公園帳篷區活動的需求,2022年12月1日,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發布《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公園開放草坪或林下空間,為游客提供帳篷活動空間。
鄧建平介紹,初步統計,上海全市有53座城市公園為游客提供可搭帳篷的區域,如上海辰山植物園、共青森林公園、濱江森林公園、世紀公園、高東生態園、黃興公園、閔行體育公園、顧村公園、上海之魚雕塑公園等。
不過,由于搭帳篷太過熱門,也帶來了草坪過度使用、垃圾亂扔、違規使用明火等養護管理難題,以及天幕帳篷繩索過長、地釘不牢等安全隱患。
鄧建平表示,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及各區正在積極研究管理細則,平衡好綠化保護和游客休閑之間的關系??紤]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公園根據植物生長周期特征采取草坪輪換制度,合理規劃帳篷區開放時間。二是對帳篷區進行容量控制,每塊草坪測算一個最大承載量,達到上限后現場由保安進行管控。三是在草坪中間留出兒童活動區,中間區域以及安全通道上禁止搭建帳篷。四是公園管理方打算對搭建天幕帳篷的游客下發安全告知書,提醒游客地釘要長一點,釘得深一點,也提醒大家盡量不要在天幕帳篷下追逐打鬧,家長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目前上海有條件的公園都在積極開放草坪供游客活動,加大了人員和經費的投入,保證草坪開放的質量。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也呼吁市民,在享受陽光、草坪的時候,注意文明游園,避免過度占用公共資源,讓公園服務更多的游客。另外,使用明火的安全隱患非常大,這種行為是嚴格禁止的。
如何管好行道樹和保護小動物?
2021年4月13日,一只白鷺在上海市嘉定區菊園新區環城河畔飛翔。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行走在上海街頭,茂盛的法國梧桐等行道樹常常讓人仿佛置身公園之中。不過,隨著樹木的生長,遮擋信號燈、指示牌等問題時有發生。
鄧建平表示,上海市綠容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解決市民困擾。一是將遮擋問題納入網格員的巡查范圍,并且與路口執勤交警聯動,由他們及時發現、及時報告。二是落實好行道樹的養護單位責任,加強巡查研判,及時修剪。三是各區綠化市容部門對夏季可能會產生遮擋的樹枝,在技術規范許可范圍內加大修剪力度,對確實沒有辦法修剪的,在辦理手續后,進行樹木遷移。
防控果毛飛絮是行道樹管理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拔覀冎饕峭ㄟ^修剪來控果,去年冬季以來,外環線以內的梧桐樹約75%完成了修剪?!编嚱ㄆ秸f。
對于風貌保護等不宜修剪的區域,綠化市容部門探索了物理沖刷等技術,例如防控果毛飛絮的“四件套”:高射程風力機車將風筒對準樹枝,吹落樹上成熟脫落的果毛;霧炮抑塵車噴出水霧,將半空中的果毛帶到地面;高壓灑水車射出高壓水柱,把地面上的果毛沖到路邊;最后由機動清掃車和環衛師傅來收尾,通過機車清掃、人工清掃把路邊的果毛處理掉。
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上海的野生動物也逐漸增多。
鄧建平介紹,上海監測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0種,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超過325種,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6種。
為探索與超大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模式,上海正選擇一批生態基底好、野生動物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開展棲息地建設和修復工作,已建有自然保護區4個,上海市野生動物棲息地22個,取得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今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正式施行。鄧建平介紹,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正在加快推動《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立法進程。新制定的《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將在建立上海市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制度、完善野生動物科學保護管理制度、鼓勵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加強長三角區域協同保護等方面體現上海特色和亮點。